
□ 劉居榮
《馬兒在山丹》是作家劉梅花新近出版的一部兒童小說。這部作品以山丹馬場為背景,將千年的馬場文化與當代少年的成長故事交織融合,不僅是一次對地域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曲關(guān)于成長、親情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樂章。
該書講述的是少年馬小牧在山丹草原上的生活片段。他與一匹名叫“牛角”的栗色小矮馬之間的友誼,構(gòu)成了小說的核心線索。在這里,時間仿佛被拉長,每一縷風、每一片草葉都變得清晰可感,帶領(lǐng)讀者走進一個真實而充滿詩意的草原世界,那里有牧馬人的汗水、有祖輩的堅守、有孩子們純真的歡笑,更有對自然最樸素的敬畏。
小說最打動人心之處,是它對“家鄉(xiāng)”這一概念的重新詮釋。在許多城市兒童的認知中,“家鄉(xiāng)”往往只是一個地圖上的名字,是父母口中遙遠的故鄉(xiāng)。而在該書中,家鄉(xiāng)是具體的、可觸摸的:它是爺爺牽著馬韁的手掌紋路,是奶奶身后小院里雞鳴犬吠的日常,是鄰居豆萍兒呼嚕呼嚕轉(zhuǎn)動的馬蓮草磨盤,是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的山巒,是夜晚星空下不眠的篝火……這些細節(jié)構(gòu)成了一個真實而富有溫度的“少兒的家鄉(xiāng)”,那是一個充滿生命力,與自然緊密相連的精神原鄉(xiāng)。
劉梅花筆下的山丹,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草原,更是一個文化與情感的容器。山丹馬場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馬場之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小說通過老一輩牧馬人對馬匹的敬重與堅守,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與傳承。而新一代兒童如馬小牧,則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逐漸建立起對生活的理解與對未來的憧憬。這種文化的傳承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活細節(jié)、一次次馬背上的奔跑,悄然傳遞給讀者。
小說在人物塑造上也頗具匠心。馬小牧是一個典型的草原少年,他聰明、好奇、倔強,卻又不失童真與善良。他與“牛角”的關(guān)系,不僅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紐帶,更是一種成長的陪伴與見證。他們一起奔跑在草原上,一起經(jīng)歷風雨,一起面對成長中的困惑與挑戰(zhàn)。這種情感的描寫細膩而真實,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又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鳴。
此外,劉梅花延續(xù)了她一貫的詩意風格,文字干凈而富有畫面感。她善于捕捉草原上的光影變化、馬兒的眼神流轉(zhuǎn),甚至風的走向與草的低語。例如,她描寫清晨的草原:“空氣里是春天的味道,土腥味、花香味、青草味,都暖暖的,連馬兒都感覺到了春的氣息,突突打著響鼻。”這樣的語言讓兒童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審美能力與自然感知力。
《馬兒在山丹》還巧妙地將自然教育與成長主題結(jié)合在一起。小說中,馬小牧通過與“牛角”的相處,學會了責任、耐心與勇氣。他懂得了如何照顧一匹馬,也學會了如何面對內(nèi)心的恐懼與孤獨。這些成長經(jīng)歷是在與自然的互動中自然生發(fā)的。這種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正是兒童文學最可貴的品質(zhì)之一。
在結(jié)構(gòu)上,小說采用線性敘述與回憶交織的方式,既有現(xiàn)實的描寫,也有歷史的回溯。通過老一輩人的講述,讓讀者得以了解山丹馬場的前世今生,理解這片土地為何值得守護、為何值得銘記。同時,小說也通過孩子的視角,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與想象,形成了一種代與代之間的溫暖對話。
總的來說,《馬兒在山丹》是一部兼具文學性與教育性的優(yōu)秀兒童小說。它不僅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成長與友情的故事,更是一部關(guān)于文化傳承、自然教育與心靈歸屬的深情之作。它提醒我們:無論走多遠,都不要忘記那片孕育我們的土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家鄉(xiāng),永遠是我們心靈最初的田園。
這部作品讓我們重新思考: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一片草原?是否還需要一匹馬?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草原與馬匹,更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能力,一種對生命本質(zhì)的理解,一種對“家鄉(xiāng)”最深沉的熱愛。
?。ā恶R兒在山丹》,劉梅花著,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 2025-07-02【甘版圖書】 紅色靖遠的革命記憶
- 2025-04-07《月亮上的格?;ā?/a>
- 2025-04-07“紀錄小康工程”叢書(甘肅卷)
- 2025-04-07《講述哈達鋪的紅色故事》






